漁電共生

 

漁業結合綠電共存共榮 永續發展 漁電共生 漁業為本、綠電為輔「漁電共生」將漁業與綠能結合,秉持「一地多用」原則,同時兼顧養殖及綠能的發展,確保漁電共生與社會及環境共存共榮,以規模化漁業結合太陽光電方式,且以符合政府規範的方式取得用地,達成發展綠電與產業生態的平衡。確保政策推行符合「漁業為本、綠電為輔」,兼顧養殖產業、綠能產業、漁民權益與環境永續。

漁電共生之養殖經營模式 

養殖場域優化

1. 堤岸加固
漁塭為土池為主,塭堤部分僅以堆土夯實,易受風浪侵蝕、養殖魚種擾動、雨季或颱風期大量降雨等因素,造成養殖池淤積、塭堤面積縮小及崩堤淹水等情況發生,養殖者需定期修整堤岸、清理漁塭淤泥等,以維持養殖池深度、蓄水容量及工作走道。 利用結合綠能設施的規劃工程,能夠重新整固養殖池及堤岸,及加強太陽能設施裝置的安全性,於太陽能板設施支架及堤岸邊架設擋板或其他護堤工法等方式以加強塭堤穩定性、增加工作安全性、減少農業損失、降低維修成本等。 

2. 場域規劃土方挖填以土方平衡為原則
針對建設所需之土方的估算,其過程需經過嚴密計算,配合測量,等高層及相關土層資料方能得出,委由技師詳實計算,於未來專區通過後,申請施工許可時提出所有細部設計之資料,此時並無細部的估算資料,惟針對土方之來源及處理方式,設計上以就現地上達土方平衡,「土方不移入不移出」,且維持原養殖場域環境需求為設計原則,倘若無法取得平衡,有額外用土需求時,將依法專案申請合法用土後移入。 

3. 進排水系統及電力系統整頓
如進排水系統為地面型管路且排列混亂,易受到太陽曝曬及工作操作等因素造成損毀,養殖者需定期維修管線、檢查設備等,以維持進排水水量。 利用結合綠能設施的規劃工程,能夠重新規劃進排水系統,並視場域情況地下化,以加強進排水系統穩定性、增加工作安全性、減少農業損失、降低維修成本等。 

4. 臺灣冬季,當強烈大陸冷氣團逼近,在沿海地區氣溫都會降得比都市更低,可能到 5 至 8℃,很容易造成養殖魚類的損害,養殖者在堤岸插立立柱設立防風棚,以減少水溫的驟降。結合綠能設施的規劃工程,能夠利用太陽能板立柱快速搭建防風棚,以加強防風棚穩定性、減少農業損失、降低搭建成本。